点亮这些沟通技巧,爸爸妈妈更顺利的度过Terrible 2/3

点亮这些沟通技巧,爸爸妈妈更顺利的度过Terrible 2/3

爱做功课的Rain
爱做功课的Rain
1240 浏览

大概不少爸爸妈妈都烦恼过“Terrible 2/Horrible 3”这个问题吧,孩子不听话,还要唱反调,叫他做什么事情要叫好多次,最后用吼的才肯听...其实Rain我自己也为这个苦恼过好长时间呢,大宝曾经还有语言发育迟缓以及轻微的社交行为问题,每次跟孩子说话简直好像打仗一样,真心累。

幸好后来接受了早期干预服务,早教专家给了我们不少有用的建议,专门对付容易发脾气的小孩以及培养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其实说到底,主要就是沟通的问题。同样一件事,换个说法,听到的人反应可能就大大不同了。下面Rain我会总结一些专家建议的跟小孩子沟通的技巧,以及一些常见的错误沟通方式,给有同样烦恼的爸爸妈妈们一个参考。

沟通基础

学会聆听

(图片转自huffingtonpost,版权属于原作者)

小孩学习自己看到的东西比学习自己听到的东西要快得多,跟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以身作则,学会认真聆听孩子说话是让孩子听自己说话的重要基础。

试想当孩子找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如果自己刚好在忙,会不会跟孩子说“等一会儿”,然后等过一阵还没忙完,依然继续让孩子“再等一会儿”呢?觉得小孩子没有认真在听自己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做了一个坏榜样?

当孩子跟自己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放下手头上的事情,身体转向孩子的方向,跟孩子保持眼神接触;并且在孩子说完一段的时候要适时给一些没有评论性质的反应表示自己有在听,例如“嗯”、“哦”、“我知道了”...

认同孩子的情绪

(图片转自SlideShare,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孩子说完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可以总结一下孩子说这些事想表达的心情,比如“看来这让你觉得很沮丧”、“不能继续玩游戏让你很失望”。这样也有利于小孩子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不同情绪(有些时候他们只是因为不会表达而烦躁),同时会让他们觉得父母能理解他们,心里会舒服很多。

接受孩子有不同的情绪很重要,不要去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来粉饰太平,例如“这只是小事,没必要哭嘛”。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可能反而哭闹得更厉害。

Positive Reinforcement

(图片转自Agile Analyst,版权属于原作者)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如果他们发觉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很可能会哭闹或者做点什么事情来引起家长注意。因为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负面关注(例如打骂、惩罚等)也是一种关注,当他们得不到正面关注(表扬、奖励等)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哭闹捣蛋,因为这样更容易获得父母的注意。

早教专家认为Positive Reinforcement(积极强化)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最佳方法。所谓积极强化,就是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家长及时称赞或者奖励,可以鼓励他们以后继续这样做。不少育儿专家都认同,积极强化要比惩罚坏行为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

而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可能会不小心的忽略了“乖孩子”,例如当他们静静自己玩的时候,家长会觉得很放心,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如果大宝很乖而小宝在哭闹,爸爸妈妈通常就会围着小宝转。专家建议,爸爸妈妈除了要称赞孩子一些做得特别好的事情以外,对于一些日常的、普通的积极行为也要及时表扬,不会让孩子有一种乖的时候爸爸妈妈反而注意不到自己的错觉。

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甚至唱反调的时候,或者可以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对孩子关心得不够,孩子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

要注意的一点是,家长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重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事情的结果,不然容易有反效果。

市面上也有一些关于积极强化这方面的玩具,家长可以将想要孩子做到的事项登记在板上,然后每当孩子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星星,当然,爸爸妈妈还可以跟孩子约定存够多少颗星星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会很有帮助。

应对负面行为

(图片转自Kinderling Kids Radio,版权属于原作者)

爸爸妈妈很多时候会碰上孩子不听话或者无理取闹发脾气,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保持心平气和,避免战争升级。

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例如吃饭的时候用手而不用勺子),家长可以选择“let it go”,不跟孩子争执,相反,忽略这些行为,例如避免跟他眼神接触,用冷处理来让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不招待见,但也要记得每当他用勺子吃饭的时候就多夸两句。

另外,有些时候转移注意力也是一个解决孩子哭闹或者争吵的好办法,当孩子有不当行为的时候,不要只是让他不要这样做,而是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或者给他其它选择让他不再关注之前的矛盾。例如当小孩在抢玩具的时候,可以拦着他教他先问对方“请让我玩一会好吗?”,等对方允许了再拿;又或者可以试试让他玩其他玩具或者做其他事,例如画画或者读故事书之类。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图片转自DashHouse,版权属于原作者)

家长很多时候会有心或无心的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例如“你怎么这么懒”,“这样都不会太笨了”,“真是个坏孩子”...又或者“宝贝真是太聪明啦”、“我家宝宝是天才呢”...这样的说法,其实等于将对错好坏都归结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行为的本身,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对人不对事”。

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如果将标签贴在了孩子身上,他就认识不到是他做的行为不对,他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怎么做都没有用,所以很多时候家长真的会“一语成真”。对于一些正面的标签,也会有副作用,例如孩子会认为他学习好是因为他聪明,而不是因为他的努力,当他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可能就会退缩,觉得这是因为我不够聪明所以做不到。

专家建议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应该着重在行为本身,例如“打人是很粗鲁、很不友好的”、“宝贝做手工很认真、很专心呢”。

说话的艺术

挑选合适的时机

(图片转自ahaparenting,版权属于原作者)

想要孩子“听话”,首先当跟他说话的时候就要先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确保他有在听。例如,走到他身边轻轻拍拍他、喊他的名字,等他抬头看你的时候再开始说;而不是隔着很远的距离喊话。

当小孩正在玩或者在做别的事情时,很可能会无心的将周围的人或事(比如你)忽略掉。如果孩子并没有看向自己,爸爸妈妈可以从他正在做的事情打开话题,“这个城堡搭得很漂亮哦,妈妈想跟说你点事,你可以先听我说吗?”等孩子看向你之后再说话。

当然,这一招小孩也会学得很快,他们很可能也会要求在跟你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你看着他他才说。

检查孩子有没有听懂

有些时候孩子听完家长说的话后却没有照做,有可能是没有听明白指令,可以让孩子重复自己说的话,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听到,或者听懂。发觉孩子没有理解好的时候,可以换个说法,或者将比较长的步骤分开来说。

视觉辅助

(图片转自creativelearning4kidz,版权属于原作者)

很多小龄孩子说话理解能力可能没跟得上,特别是当他们着急的时候表达或者理解别人说话的反应就更慢了,爸爸妈妈借助一些带图片的提示卡片来跟孩子沟通,会比单纯说出来有效。

这些卡片可以是关于表达情绪、行为、吃喝玩乐的场景等,一方面是方便孩子说不出来的时候让他指出对应的图来表达,一方面是用图片来提醒孩子该要做什么。家长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找找相关的资源,例如在这些“情绪管理”卡片里选几个孩子能做到或者愿意做的行为(例如数数、深呼吸、抱娃娃等等),平时就用卡片来练习,当孩子真生气的时候可以让他看卡片提示跟着一个一个照着做,平复情绪。

正面的说法

爸爸妈妈跟小孩子说话的时候,应该尽量从积极正面的方向说,从负面的方向说很容易会变乌鸦嘴。

例如“不要打翻杯子”->“要抓稳杯子”,“不要跑出马路”->“要走在人行道上面”...正面的说法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更明白该怎么做呢?下面有一些不错的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下。

(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简单直接

(图片转自Stephane Castellani,版权属于原作者)

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太复杂的指令他们会记不住,而一件本来简单的事情用了太长的语句说出来,也很容易会分散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孩子也是知道自己要怎么做的,例如玩完玩具要放好、吃完饭要将碗收走、睡觉之前要刷牙、出门之前要穿好鞋子...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提醒,所以对于一些指令性的要求,说得越简短可能越有效

告诉孩子原因

(图片转自DARTCOR Food Service,版权属于原作者)

很多时候,跟孩子说明原因,他们也会懂得去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其纯粹去命令他做什么事情,不如简单的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例如“笔套不盖上画笔就会干掉,那就不能再涂色了”、“乐高属于这个蓝色盒子,现在都放进去下次一下就能找到”、“这些东西很容易打碎哦”、“再不穿上鞋子上学就要迟到了”。

让孩子主动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叫他们做事情,他们就是想拒绝。爸爸妈妈可以换个方式,不直接命令,而是平白的描述一个事实,让孩子主动去想该怎么做。例如“我看到地上都是玩具”,“桌上用完的颜料盖子还打开着呢”。

又或者提出问题,让孩子来提供解决方法,例如“这些玩具应该放在哪里?”、“过马路之前要做什么?”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明白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对你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孩子做出的选择。例如“我希望你能跟妹妹分享玩具”,“我不喜欢听到不礼貌的词语”,“你在商场里乱跑让我很担心,怕你会走丢。”

给孩子选择

(图片转自TED Talks,版权属于原作者)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他们的独立性也会更高,给孩子一些选择,让他自己做主,会让他更容易接受和配合。而且逻辑思维上,对于“A还是B?”这种选择性问句孩子回答的时候必须选一个;而不像“要不要...?/好不好?”这种是非问句,会让小孩子很容易的回答“不”

例如“现在先刷牙还是先洗脸呢?”,“要刷牙了,选粉色的牙膏还是蓝色的呢?”,“今天想穿裙子还是裤子?”,“晚餐吃鸡肉还是牛肉?”,“我们读哪一本书呢?这本还是那本?”,“现在去洗澡,还是5分钟之后去洗?”

有些时候,当我们拒绝孩子的要求时,可以同时给出一些替代的建议,这样小孩也会更容易接受。例如“现在还不可以用颜料,但我们可以用蜡笔来涂色哦”。

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图片转自Viva Veltoro,版权属于原作者)

小孩大多喜欢规律的作息,因为知道自己跟着要做些什么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通常家长制定好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的话,孩子很容易就能培养成习惯。

将作息表做出实物表格用来提醒孩子,孩子会遵守得更好。同理,对于一些跟孩子说好的规矩,白纸黑字的记下来,孩子没有照做的时候可以指出来提醒他,这样也会比单纯口头提醒更有效。还有,当孩子有照做的时候,别忘记表扬他哦。

让孩子承担后果

(图片转自Twitter,版权属于原作者)

很多时候,当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做,家长就会不断的重复要求...直到自己都烦躁了,其实这样就是在教小孩,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孩子就会知道,爸爸妈妈会说三次以上才发怒,所以前面几次的话可以不用管。

相反,如果第一次不听之后,第二次再要求的同时就跟孩子说明后果,孩子还是不听就直接让他承担相应的后果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学会,爸爸妈妈说的话要即时执行,因为只有一次警告机会。(如果说第一次时孩子就照做的话,也别忘记了要表扬)

例如让孩子认真吃午饭,第二次喊的时候告诉他,如果15分钟内没吃好碗筷就要收起来了,下一顿就要等到晚餐才有得吃,并且中间不会有零食。狠心饿他一顿,孩子就会知道要在规定时间内吃饱,不然就会饿肚子。

爸爸妈妈的执行态度要一直保持一致,不能有时候严格、有时候放任,不然孩子可能会当做实验一样,测试一下这次不照做爸爸妈妈会怎么反应呢?

另外,爸爸妈妈也要注意提出来的后果要明确,并且一定可以实现的那种,不然小孩也会不当回事。例如不要说“你再不停下来就会有麻烦了(后果模糊)”,“再哭就把你丢在这儿啦(不太现实)”...诸如此类。

事先提醒

(图片转自hcballroom,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感兴趣的事情时,爸爸妈妈突然出现打断,要他马上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换了谁大概都不乐意的。但如果提前5分钟先说好,先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他们也会更容易接受。

例如当孩子在游乐场里玩疯了,可以提前先跟孩子说,“宝贝,我们再玩5分钟就要走了” -> “还有1分钟哦” -> “时间到啦!”。当孩子在玩玩具,妈妈提前5分钟说“还有5分钟晚饭就好了,到时候要洗手出来吃饭。”->“时间到了,现在要做什么呀?”

写在最后

爸爸妈妈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从我们身上学会该要怎么做的。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多多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也让孩子知道不好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并且要持之以恒保持一致很重要。

以上一些跟孩子沟通的技巧,爸爸妈妈掌握多少了呢?有没有曾经踩到过一些沟通误区呢?欢迎大家在评论里分享更多跟孩子沟通的好方法。

最后是一些Amazon上热门的相关育儿书籍: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喜欢❤”、“收藏🌟”,以及“分享📤”给其他小伙伴哦,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某Rain的文章,还可以“关注”我哦!大家的支持就是对某Rain超大的鼓励,谢谢!

本文由北美省钱快报家居母婴编辑Rain原创整理,资料来源EC Cares早教专家,Parents、ChildDevelopmentInfo等网站,商业机构及媒体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进行追究。文中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该文章来自@爱做功课的Rain-北美省钱快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写原创长文章,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法国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1240 0 0 0
 

扫码下载APP